馬瓞兒簡介 | |
馬瓞兒,中藥名。為葫蘆科植物馬?兒Zehneriaindica(Lour.)Keraudren的塊根或全草。分布于江蘇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。具有清熱解毒,消腫散結,化痰利尿的功效。主治癰瘡癤腫,痰核瘰疬,咽喉腫痛,痄腮,石淋,小便不利,皮膚濕疹,目赤黃疸,痔瘺,脫肛,外傷出血,毒蛇咬傷。 | |
中文名稱 | 馬瓞兒 |
別名 | 老鼠拉冬瓜、野苦瓜、扣子草、玉鈕子 |
性味歸經 | 味甘、苦,性涼。歸肺、肝、脾經 |
毒性 | 無毒 |
藥材分類 | 植物 |
功效作用
功能
清熱解毒,消腫散結,化痰利尿。
主治
癰瘡癤腫,痰核瘰疬,咽喉腫痛,痄腮,石淋,小便不利,皮膚濕疹,目赤黃疸,痔瘺,脫肛,外傷出血,毒蛇咬傷。
用法用量
內服:煎湯,15-30g,外用:適量,搗敷;或煎水洗。
相關論述
《生草藥性備要》:“味甘,性寒?!?/p>
《廣東中藥》:“味甘、淡,性涼?!?/p>
《貴州草藥》:“(藤葉)性平,味微苦?!?/p>
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“甘、苦,涼?!?/p>
《生草藥性備要》:“治酒頂,消小腸氣發,敷惡瘡,理蛇口閉?!薄爸伟c瘓四肢無力?!?/p>
《植物名實圖考》:“治魚口便毒,為洗藥?!?/p>
《廣東中藥》:“清肝熱,去濕利水,主治濕火骨痛,睪丸腫大,孕鼠咬傷?!?/p>
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“消腫拔毒,除痰散結。治癰瘡癤腫,皮膚濕疹,咽喉腫痛,腮腺炎,尿路感染,結石,急性結膜炎,小兒疳積?!?/p>
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“清熱解毒,消腫散結。外用治淋巴結核?!?/p>
《浙江藥用植物志》:“消腫排膿。主治蜂窩組織炎?!?/p>
臨床應用
相關配伍
1.治癰疽疔瘡,凍瘡:(馬?兒)干根研末,調茶油敷。(《泉州本草》)
2.治蜂窩組織炎:鮮(馬?兒)全草、鮮旱蓮草、鮮積雪草、鮮龍葵各適量。搗爛外敷患處。(《浙江藥用植物志》)
3.治多發性膿腫:馬?兒根、地耳草各等量。搗爛敷患處。(《福建藥物志》)
4.治骨髓炎:馬?兒根、山芝麻、蒲公英各9g,豬腳爪1只。燉爛,調酒少許,飯前服。(《福建藥物志》)
5.治淋巴結核:馬?兒根15g,夏枯草9g。水煎服。(《福建藥物志》)
6.治疝腫,濕火骨痛,皮膚濕疹:(馬?兒)干根15-30g,水煎內服;外用適量,搗敷或煮水外洗。(《廣東中草藥》)
7.治腮腺炎,喉炎,急性結膜炎:馬?兒15-30g,水煎服。(《湖北中草藥志》)
8.治尿路感染,尿路結石,小兒疳積:馬?兒根15-30g,水煎服。(《湖北中草藥志》)
9.治紅斑狼瘡:馬?兒根15-18g,用水大半碗,煎煮片刻,每日服1-2次(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)
加工炮制
采收加工
夏、秋季采收,挖塊根,去泥及細根,洗凈,切厚片;莖葉切碎,鮮用或曬干。
藥材鑒別
藥材性狀
藥材性狀:塊根呈薯狀,表面土黃色至棕黃色。切面粉白色至黃白色,粉性;質堅脆,易折斷。莖纖細扭曲,暗綠色或灰白色,有細縱棱。卷須細絲狀。單葉互生,皺縮,卷曲,多破碎,完整葉呈三角狀卵形或心形,上表面綠色,密布灰白色小凸點,下表面灰綠色,葉脈明顯。氣微,味微澀。